解锁式学习
62人加入学习
(0人评价)
数据分析-思维分析逻辑
价格 免费
承诺服务
该课程属于 2404-刘同学-Python数据分析-就业:是 请加入后再学习

指标体系的定义和选取原则;

定义:在业务的不同阶段,分析师千头、业务方协助,指定一套能从各个维度去反映业务状况的一套待实施框架

指标选取原则:根本性、可理解性、结构性

根本性:核心数据一定要理解到位和准确

可理解性:所有指标要配上业务解释性,如日活的定义是什么,打开还是点击还是进程在就行

结构性:能够充分对业务进行解读,新增用户只是一个大数,我们还需要知道每个渠道的新增用户,每个渠道的转化率、每个渠道的新增用户价值。

 

建立指标体系的四个步骤;

指标的构成

1、原子性指标:最基础的不可拆分的指标,如:交易额

2、修饰词,可选,如:某种场景,如:搜索

3、时间段,时间周期,如:双11

4派生指标:双11这一天通过搜索带来的交易额

次日留存、日活、月活、日转化率;

 

指标体系建立四步法:

1、厘清业务阶段和方向;

业务前期:创业期;

关注:盘子大小

此时,最关注用户量,吃标体系应该紧密围绕用户量的提升来做各种维度的拆解,如:渠道;

 

业务中期:

盘子大小,健康度;

除了关注用户量的走势,更加重要的是优化当前的用户量结构,如:用户留存,如果留存偏低,必然跟产品模块有关系,是不是某功能流量承接效果太差。

 

业务后期:成熟发展期

收入及市场份额

成熟发展期,一定要看收入指标,各种商业化模式的收入,同时做好市场份额和竞品监控。

 

2、确定核心指标;多去了解业务和市场头部玩家

最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核心指标,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不是因为这件事很难,而是让所有人都去重新接受一些客观事实很难。

举例:某款产品的日活口径是打开APP,通过不断地买流量,日活也一直在上升,然而分析师发现,打开APP用户中,3秒跳出率达30%,非常不健康,那么当前的核心指标——日活实际上已经有问题了,更家豪的核心指标是停留时长大于3秒的用户数

每个APP的核心指标都不太一样,所以一定要多花时间去考虑这件事,这个非常重要,不只是看日活和留存那么简单(趣头条)

 

 

 

 

3、核心指标核心维度拆解;

核心指标的波动必然是某种维度的波动引起,所以要监控核心指标,本质上还是要监控维度核心指标;

通用的拆解方法都是对核心指标进行公式计算,再按照业务路径来拆解

当前的核心指标是停留时长大于三秒的用户数

停留时长大于3秒的用户数=打开进入APP的用户数*停留时长大于三秒的占比

打开进入APP的用户数这块要关注:渠道转化率、打开方式、用户画像;

停留时长大于3秒的占比这块要关注:停留时长的分布,停留大于3秒的用户特征和行为特征;停留小于3秒的用户特征,有无作弊的可能。

 

4、指标宣贯、存档、落地

宣贯:搭建好指标体系后,要当面触达所有相关的业务接口人,最好开会并邮件;

存档:同时要对指标的口径和业务逻辑进行详细的描述存档,如:***功能的渗透率=该功能的日奠基人数/日活。只有到这一层,后面的人才能一眼看懂是什么意思。

落地:就是建核心指标的相关报表了,实际工作中,报表都是在卖点前建好的,这样的话一旦版本上线就能李可看到数据,而且这个时候各方的配合度最高。

数据分析师经常抱怨临时提数要求太多,就是因为指标体系没做好。

 

五、知乎 APP指标体系实操;

1、当前业务发展阶段

知乎当前处于业务发展期和成熟期之间,2个论点

A 当前纸糊的业务正在一个快速调整期,内容向娱乐大众化转型

B 商业化进行较大探索,但不是做的很重

也就是说无论最核心的内容还是商业模式,都在探索当中

实际工作中,这块只要看一下每年的业务规划即可得到答案。

 

2、对于首页推荐子产品最重要的就是问答数

问答数=提问数+回答数=提问人数*人均提问数+回答数*人均回答数

提问人数这里是否有必要按照漏斗模型来拆解?我的理解是不用;

 

提问数=提问人数*人均提问数

提问数继续拆:提问人的画像、提问人的漏斗模型

提问人的画像:渠道、个人资料(是否大V)、知乎盐值

提问人的漏斗模型:进入、点击、提问

 

人均提问数可以拆为:人均提问数分布:只有1次提问的人数占比

提问种类分布:娱乐类提问、体育类提问、学术类提问;

整个过程是跟业务进行大量的交流,同时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;

3、核心指标拆解

有些同学聚德评论点赞收藏是核心指标,实际上是这样:

评论点赞多跟产品的健康度没有直接关系,评论点赞多的本质是因为提问回答比较精彩,这是一个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关系

很多做内容的同学,都觉得评论很重要,只要我评论做上去了,日活就能涨上去,数据相关性上就是这样,但业务逻辑性不对;

所以评论点赞收藏这些都是一个二级功能,更底层的理解实际上是增加APP的社交属性。

 

4、会议、存档、建表

会议:产品(负责使用)、研发(负责打点)

存档:对不太好理解的指标要进行单独解释,比如什么是日活

建表:确定好打点之后,就要建表,确保数据第一时间出来,能及时发现问题;

字段:是否大V ;-》业务语言:粉丝数超过1000人;-》技术语言:Action日志中Follow_uv>10000;业务人员:小A;研发人员:小B;

实际工作中,不需要一套大而全的指标体系,只需要围绕当前的核心指标,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即可;

 

[展开全文]

授课教师

高级算法工程师
老师

课程特色

视频(24)
考试(5)

学员动态